一是優化防汛機制。提前謀劃,周密部署,優化防汛防臺預案,筑牢防汛備汛“安全堤”。建立污水井液位超高險情“545”快速響應體系,5分鐘發出搶險指令,45分鐘抵達現場處置。夯實廠網聯動調控機制,降低道路污水外溢風險。二是提早排查整治。提前做好防汛準備工作,完成污水泵站清淤12個,疏通雨水管道635公里,清掏收水井39346座次。完成19座立交泵站、82個溢水點巡檢巡視工作,開展易澇路段、易積水區域變配電設施專項排查整治。三是強化智慧防汛。開發防汛抗臺應急系統,通過可視化大屏動態監控調度,實現道橋應急指揮中心與防汛應急處置現場實時聯動。對污水易冒點附近路燈桿加裝無線數字監控設備,構建液位計監測、人員巡檢、數字監控“三位一體”綜合預警體系。四是落實應急保障。成立防汛抗臺應急指揮工作組,組建500人應急搶險隊伍,24小時值守在崗。17臺動力站、9臺發電機、33臺潛水泵、百余輛作業車隨時待命,水馬、草包、沙袋、冷補瀝青等應急物資儲備充足。